大樓瘋大樓風 ── 熨斗大樓(Flatiron Building)

 熨斗大樓(Flatiron Building)座落於紐約第5大道和23街口,是曼哈頓第一棟摩天大樓,光是這「第一棟」和「摩天大樓」就有著無法取代的重要性。

熨斗大樓

熨斗大樓

 話要從芝加哥談起,1871年芝加哥大火,把整個城市燒掉1/3,引來一卡車建築師重建,包括熨斗大樓的設計者丹尼爾·伯恩罕(Daniel Burnham)。由於鋼骨技術的發展和應用,以及時局的需要,這群人就成為高層商業建築的始祖,被稱為/或自稱為建築芝加哥學派(Chicago School)。
 無論如何,能以自己的城市為榮搞個小圈圈的人,一直是我相當景仰且學習的標竿;我提議,以後在唐人街隨便穿越馬路的行人,統稱為「唐人街果敢行動派」;紅燈轉綠燈一秒鐘內就對前車按喇叭的駕駛,暫定為「大蘋果綠燈啟動強迫症候群」。
 有點離題,回到「第一棟摩天大樓」。芝加哥學派的丹尼爾在擘劃芝加哥的百忙之中,還跑來紐約用芝加哥經驗為紐約蓋了這第一棟鋼骨高樓,高達285英呎,當年紐約第一高,讓他名留青史;之後他又繼續接了一堆案子,終於在1912年成為「死在圖桌建築師俱樂部」的一員;到底為什麼這麼多建築師到生命最後一刻都還有案子在手裡,究竟是做建築太容易,即使老病纏身也可以勝任?還是沒有人告訴建築師們,有一種機制叫做「退休」?抑或建築師是個容易猝死的行業?以下開放討論。
 又離題,拉回來話說這樓的形狀超奇特,尖尖地對著第5大道上的麥迪遜廣場公寓,這要是在亞洲,整棟公寓南面都會貼上符咒,每個窗戶上面都會有個八卦鏡,窗台擺個山海鎮,擋住這個天殺的壁刀煞,不過美國人沒有這想法,他們只是覺得這棟樓像熨斗,所以儘管大樓原名叫福樂大樓(Fuller Building),大家還是習慣叫它熨斗大樓;話說回來,這棟樓到底哪裡像熨斗了?我怎麼看它都是一塊千層派,原味上面淋一層奶油的那種。

明明就是千層派!(引用自維基百科 http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File:Edificio_Fuller_(Flatiron)_en_2010_desde_el_Empire_State.jpg)

明明就是千層派!(引用自維基百科 http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File:Edificio_Fuller_(Flatiron)_en_2010_desde_el_Empire_State.jpg)

 熨斗大樓還有一個無人能及的成就,就是它創造了一個詞彙--「23 skidoo(或叫23 skiddoo)」。以前的樓沒那麼高,沒有「大樓風」,大樓風就是在高樓的地面層外圍,由於風壓下降、風速加大,氣體衝到地面被地面阻擋之後又往上回捲而形成的風。熨斗大樓啟用之後,很快地就有很多痴漢發現,只要站在23街口,就可以看著穿裙走過熨斗大樓的女人變成瑪麗蓮夢露,所以警察會對逗留在23街的男人進行驅離,謂之「giving them the 23 Skidoo」。

1905年的明信片,說明"23 skidoo"的大樓風。(引用自維基百科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23_skidoo_%28phrase%29)

1905年的明信片,說明”23 skidoo”的大樓風。(引用自維基百科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23_skidoo_%28phrase%29)

 熨斗大樓立面有著丹尼爾以深厚布雜藝術功力設計的細緻雕刻,讓它散發與其他高樓截然不同的文藝氣質,嚴謹而優雅,在1989年被列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,可謂實至名歸。這棟大樓現在是英國出版巨擘Macmillan的紐約總部,同時也是蜘蛛人彼得帕克沒穿緊身衣時候的上班地點。

Comments